PERSPECTIVE

2016年07月09日

解析日本“长寿企业”(三)

作者:石井 光太郎(原董事长总经理)、洪仁淑(高级经理)

前篇:解析日本”长寿企业”(一)

中篇:解析日本”长寿企业”(二)

 

在前面两篇,我们介绍到日本的长寿企业之所以能够长久发展,究其根源,是做到了“改变”与“坚持”这两点。而能够让日本企业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,持之以恒地做到“改变”与“坚持”的思想原动力又在哪里?本文将从经营哲学的角度,为大家介绍这一原动力的所在。

明治维新以后,日语中的“利益”一词,虽然是英语“profit”的翻译,但其实在明治维新之前,它本是佛教中的“利益”,即日语汉字的“御利益”,是“神佛赐予人类的恩惠,也是得自于人或物的恩惠”。在日本,自古以来对“会社“(中文的“公司”)这一词的解释是,“通过事业为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幸福而尽力”,作为其努力的结果,从社会中所得到的回馈便是“利益”(很遗憾,近年来这一思想逐渐被淡忘)。在这一思想下,“会社”的经营者们思考“为了给社会做贡献,只有自己能做到的是什么,自己应该做的又是什么”,自然而然便形成了坚持其本分的姿态。从长远的角度出发,竭尽全力去做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,或在生意中将信用、信赖视为第一的做法,也是源自这一思想,成为日本企业社会与企业文化的根本。

“恪守其本分,从长远的角度出发,认真诚实地坚持真正有价值的,且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,总有一天会得到神灵(世间)的恩惠(利益)”。正是从这一思想所衍生出来的“一贯性(坚持)”与“柔软性(改变)”,从根本上支撑着长寿企业的发展。

进入21世纪以来,市场环境瞬息万变,可能觉得很难做到两全。但仔细一想,如果将“为社会所用,为世人的幸福”作为事业的目的,那所谓的技术环境变化,也只是为了达成事业的“手段”和“方法”罢了。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也好,生物技术的飞跃发展也好,甚至是IoT、Industrie4.0等等,都是“手段”和“方法”。因此,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,如果不忘其事业的最终目的,坚守本分,相信这些长寿企业依然能够将新技术这一“手段”灵活地运用到实现目的过程中,并继续健康发展下去。(THE END)

想获得更多详情、请点击

联系我们